中国最权威的名厨数据网站

中国名厨查询网-中国最权威的名厨数据网站

中国名厨查询网-中国最权威的名厨数据网站
当前位置: > 厨艺人生 > 名厨传奇 >

国宴文化的播种者——李志顺

时间:2009-12-27 00:33来源:名厨查询网 作者:钟鼓江南岸 点击:
30年前,他因为长垣而选择了烹饪。 26年后,长垣因为他而多了一位中国烹饪大师。 30年前,没几个人知道国宴菜,更没有人知道他。 30年后,他让很多人吃到了国宴菜,许多人因此而记住了他。

30年前,他因为长垣而选择了烹饪。
26年后,长垣因为他而多了一位中国烹饪大师。
30年前,没几个人知道国宴菜,更没有人知道他。
30年后,他让很多人吃到了国宴菜,许多人因此而记住了他。
他就是李志顺——中国烹饪大师、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餐饮业“三名认定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郑州颐顺轩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
⊙长垣入勤行⊙
南朝哲人范缜说:“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人生有不同起点,来自偶然的机遇。
1964年,李志顺出生在长垣县一个普通的农家。这一年是农历龙年,父母亲望着襁褓中的娇儿,心里想,这个属龙的孩子兴许会有点大出息。
长垣自古以来名厨大师辈出,是闻名全国的“厨师之乡”。什么地长什么庄稼,让一个未来的厨师出生在“厨师之乡”,这是上苍特殊的眷顾。李志顺这辈子,一出生就开了个好头。
1980年初的一天,爸妈把他叫到跟前说,孩儿啊,咱县厨师多,爸妈没啥本事,你也出去学个炊事员吧。李志顺二话没说,背上铺盖卷就去县城的饭馆找活了。刚开始学厨时,李志顺心里对厨师这一行还没有什么明晰的概念,更没有想过要成就什么,尽管那时长垣已经出了不少大师级的厨师。被家人安排学厨后,他唯一的动力就是极强的好奇心,想知道相同的原料交到不同的人手里为什么就会做出千差万别的味道,这种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在学厨的路上不断攀登。厨师这个行业用行话讲叫“勤行”,必须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嘴、勤跑腿,身沉人懒可不行。李志顺从择菜、洗菜开始,和煤打杂,杀鸡刮鱼,眼明手快,动作麻利,从不嫌脏怕累。他尊重师傅,嘴勤腿勤,虚心求教,从刀工、火候到每道菜的特点,他按照老师所讲所做,勤练苦练,很快就成为一个能独立操作的小老师儿。
李志顺年轻的心里萌发着振奋,也盛满了惆怅。是啊,从前勤行社会地位低、文化水平低,厨师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掂勺子的劳力加苦力。他越来越发现,光玩转菜刀和炒勺远远不够,文化上不去就没法睁眼看世界,只能趴在厨房做苦力。刚当学徒时,有一次向同事借钱,他连借条都不知道怎么写,只得请别人代写后自己再签上名字。这件事儿不大,却像一根刺,深深扎进李志顺的心里——文化知识对厨师太重要了。一个厨师最起码得懂点烹饪基础知识,知道微生物是如何起作用的,知道某一原料的蛋白质含量,知道如何搭配才是最佳的组合。如果对原料一无所知,简直就像蒙着眼做饭。
1983年,李志顺到中原油田第一招待所工作,单位对面就是图书馆,一下班他就直奔那里。系统内的交流很频繁,很多从东北来的海产品都是他以前没见过的,可他又非常想搞清楚它是什么,有什么营养,采用什么方法烹制才好。那时没有网络,专业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每次去图书馆李志顺都会带些点心之类的零食,请管理员帮忙找书。可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水产养殖》之类的书,一会儿就读不下去了——里面有很多字不认识,只得再向管理员求教,管理员建议他干脆以后带本袖珍字典。这个建议真好,一本小字典不仅解决了阅读的问题,也让李志顺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中他感受着孤独和寂寞,也感受着人生的快意与收获。一年后,他就被提为厨师班长,还当上了招待所团支部的组织委员。虽然那时还不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道理,但不断增长的知识为他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他对厨师这一职业的激情也从那时燃起。
1985年3月,李志顺被派往烟台商业技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从一个被动的学徒开始到自觉的业余学习,再到正规的专业学习,这是李志顺人生很重要的转折点,它让李志顺的厨师之路更宽广了,心里更亮堂了。学校教育为李志顺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让李志顺多年的灶台实践有了规范的理论指导,使李志顺的厨师道路走得更扎实。第二年,李志顺就考取了国家二级烹调师。两年后,被派往中原石油勘探局,负责筹建全局的厨师培训班,并且担任培训班的老师。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给别人授课,李志顺激动不已。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所学讲到位,李志顺熬夜自己动手编写了教材。才华初露,挥洒自如的他,令人刮目相看。从此李志顺更坚定信心,一定要在勤行干出点名堂来。
⊙国宾馆深造⊙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当代烹饪大致可分为宴会菜、市肆菜、民间菜三大体系。宴会菜居庙堂之高,是饮食文化的精英代表。市肆菜、民间菜处江湖之远,是饮食文化的草根代表。宴会菜又分普通宴会菜和国宴菜,其中登峰造极的是国宴菜。国宴菜选料严谨,用料考究,配伍得当,调理精细,造型优雅,定名规范,注重养生,浓缩了中国饮食文化精髓,因而在食坛上倍享殊荣。掌握国宴菜的制作技术,就等于登上了烹饪行业的珠穆朗玛峰,这对于任何一个厨师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
感谢命运的垂青,1988年底,李志顺被派往北京,参加中原石油勘探局驻京办事处及中原宾馆的筹建工作。这让李志顺有幸在两年后进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学习,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侯瑞轩大师。侯大师是长垣张寨人,和李志顺是同乡。1980年代初,侯大师主厨国宾馆以来,结合改革开放时代需要,认真分析国宾的饮食特点,大胆收集融合各国菜品特色,带领同事精心研究创制了“三低一高”(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中餐西吃的钓鱼台国宴菜。国宴菜不仅保持了中国菜“色、香、味、形、器”俱佳的优良传统,而且不失“养、益、助、充”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膳食平衡原则,凸显出肴馔“清鲜淡雅、醇和隽永、秀美端庄”的崭新风格,成为当代烹饪的楷模。侯大师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亲切接见,是享誉中外的厨界泰斗。 (责任编辑:admin)
※ 本档案由中国名厨查询网权威数据提供 ※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网友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意见!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入编报名 《国家名厨》《首届中国名厨技艺博览》
国家名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