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师形象代言人——创新潮流名人
师傅,靠的是技艺高超,手艺服众。
名人,在手艺之外,还要辅以其他更高一级的条件和要求。
厨师,道德是“师傅”,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妨走向“名人”。因为这样对自身有利,对餐馆有利,对整个餐饮行业有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厨师形象名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如今,中国经济已经“旺起”,中国的厨师形象保人岂甘人后!
勇于修炼,勇于包装自我,那些成功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说,厨师形象名人是新世纪的潮流。
中国餐饮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把我们的厨师塑造成为一个形象名人。事实上,这是国际餐饮正在流行的一股潮流,而随着中国餐饮业的发展,餐饮运作越来越市场化,这股潮流也许会很快到来。



什么是厨师形象名人?
简言之,厨师形象名人,就是在公众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厨师,他可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倾向,可以带动某个美食潮流。
厨师形象名人在国外有许多例子,他们常常身兼数职,或者是餐馆老板,或者是主持人,或者是作家,或者是演员,但他们的第一身份,必须是厨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名字就是一块招牌,许多顾客会因为这个厨师而爱上一家餐馆,会因为这个厨师而追随某种口味,他们和美食融为一体,共同成为一种可消费的“产品”。人们消费他们的美食,也消费他们的名气;消费他们的手艺,也消费他们的表演。厨师形象名人们身上聚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他们更趋全民娱乐化,全方位地挖掘美食的诸多元素。
为什么有名厨没名人?
可国内为什么名厨大师众多,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名人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权威打造机构;第二,厨师自身意识有待提高。
1、缺乏权威机构打造
参加各项厨艺赛事,是厨师走向形象名人的重要一步,但前提是国内比赛水准必须提高。现在国人各种大赛小赛多不胜数,大到全国性,小到县级的,各种牌子加起来都跟厨师数量差不多了。一些厨师拍照的时候,各种奖牌随便一挂,就是一脖子,牌子多了,谁也不知道哪块更付值钱。另一个方面,全国各种评定机构也是鱼龙混杂,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家,谁也不知道谁家的评的确良 大师有料,反正一出来,20岁的是大师,50岁的也是大师。
中国烹饪大师、日本料理铁人赛冠军崔玉芬就说:现在国内的比赛大多都不规范,中国虽然是烹饪王国,但仅从烹饪比赛来说,无论是评判标准,还是比赛水平,都和国际相差太远。如果想考出真的水平,就请非常高水平的厨师进行当场比赛,当场评分,这样才能推动咱们的烹饪行业向前发展。如果谁都只为了一个名义上的冠军,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要老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崔玉芬说,日本的料理铁人赛这所以那些 么出名,就是人家的评选非常公平公正,是真材实料的东西。铁人赛有几点可供国人借鉴:首先,铁人赛马参赛标准很严格,必须由专家或行业有名气的人世间 推荐才能参加比赛,没有真本事交多少钱也不让你参加比赛,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不需要费用。其次,现场操作,现场评判。所有参赛选手独自完成一切烹饪工作,从完整的原材料到制作成6到8道菜品,时间只有60分钟。第三,不讲任何人情。这点是值得推崇的,崔玉芬说,在比赛开始前,谁都不知道评委有哪些人,任何人都有跟评委没交情,完全不可能开后门。评委通常由餐饮专业人士、演艺界对食品有研究且懂得吃的人以及往届“铁人”等组成。因为比赛是国际性的,有时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担当评委,比如香港、意大利、法国等。第四,现场卫星直播,让一日本甚至全世界人们都有能看到他们的制作过程,具备很强的透明性。这点和英国厨师戈。拉姆齐主持的“地狱厨师”有点像,通过电视节目直播他对厨师魔鬼般的训练,那些经受考验而成功的选手,就会获得相应名气和回报。
与这些国际性的比赛相比,国内的比赛让人感觉似乎太容易了,也太行业性了。
2、厨师自身包装意识有待提高
为什么说国内缺乏厨师形象名人跟厨师自身有关呢?厨师缺少名人意识,大多都只是在圈子里较劲,想办法让自己也“升格”为大师、名厨,我们的厨师太渴望太师、名厨的称号了,甚至不惜花钱去买,但这有什么用呢:真正的较量是要走到大众中去,让自己成为大从人物,而不是在圈子里争来斗去,让消费都认可就是市场认可。厨师形象名人这个词由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秘书长在钱国第二届餐博会上说出时,也许也是我们在国防大学内第一次听说这么一个词。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词安在我们某些厨师身上呢?
其次,连厨师自己也不否认的一点,整体素质不高。这个整体素质短时间内是没法改变的,大多厨师出身相对贫苦些,学习机会和包装能力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先天不足后天努力。年轻一代的厨师,必须尽早意识到这一点。
3、市场需要厨师名人吗
北京海桥海产品推广公司的总经理说,“我们的产品暂没有找厨师代言,部分产品有厨师在帮我们宣传,但整个大品牌还是找明星。”为什么一些在餐饮业使用权得最多的大型调味品、厨具厂家都爱找演艺明星代言而不找厨师呢?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还是厨师自己的问题,厨师没有活跃在公众视野里,一个厨师作为一个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出现,但大家都不认识他,那找他代言就没有意义了。第三者 二,厨师的个人魅力和产品的契合度不够,正如上位经理说的:“至于是否愿意要厨师做产品的代言人,那还要看合适的时机,电动机出现了,而产品在宣传时正好需要这么一个人,那就水到渠成。产品不会去包装厨师,只有厨师和产品相结合,产生最大价值时,才会找厨师做形象代言人。”第三,明星比厨师更有说服力,他说:“现在中国的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家是相信厨师的话还是明星的话?大众不是特别愿意接受专业人士,市场的需求才是最终的决定。”
那市场究竟需不需要厨师名人呢?北京金钱豹的台湾大厨许顺贤说:“在台湾,一个名厨可以代言一家店,人红店红。餐馆也很高兴厨师能走红,因为一个在公众中出名的厨师,一来可以为餐馆做菜,二来可以为餐馆做公关营销。此外,一些食品企业找代言人时会找一些有名气的总厨,一些绿色食物的公益宣传也会找厨师做形象代言人。”
许顺贤说在台湾地区,顾客去一家餐馆,会要求见该店的厨师长。所以说市场当然是需要厨师名人的,产品需要合适的代言人,餐馆需要知名厨师做代言人,整个厨师行业更需要形象名人做代言人来改变人们对厨师的传统观念。厨师形象名人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厨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厨师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准,还是餐饮市场走向成熟化的标志。在英国那些名厨富豪可以与政要、影视明星出席名流宴会;在日本,厨师的地位很高,许多厨师都有自己的店,月薪折人民币5-6万元;在台湾地区,五星级总厨可以跟官员平起平坐,厨师普遍自信。这一方面缘于他们市场化的运作使整个餐饮市场走向成熟,另一方面缘于这些形象名人,既是餐馆、产品的代言人,同时也为整个厨师行业代言。
《中国厨师形象代言人》一书,期待总厨、大师及有为年轻厨师的加入!改变人们对厨师的传统观念,需要你我共同努力!QQ:252305978
(责任编辑:admin)